星期四, 12月 22, 2005

奧地利的世界遺產 音樂之都-維也納Vienna


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奧地利處中歐核心,北鄰德國與捷克,東有斯洛伐克與匈牙利,南為斯洛文尼亞與義大利,西邊連接至瑞士。維也納位於奧地利東北端,通往四周的中歐大城市,如布拉格、布達佩斯、薩爾斯堡或慕尼黑等,皆相當便利。國家以德文為官方語言,所以看原文地圖時必須以維也納的德文拼法Wien,不同於英文的Vienna,才能找到這個城市。全城人口約150萬,面積450平方公里。維也納從早期的塞爾提克(Celtic)和羅馬聚落發展成中世紀城巴洛克,為奧匈帝國的首都。從維也納古典時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維也納一直扮演著歐洲音樂之都的重要角色。維也納歷史中心有豐富的建築群,包括巴洛克式城堡與花園,以及擁有十九世紀末環城大道(Ringstrasse)其沿途的偉大建築、文化紀念物和公園。
史蒂芬大教堂 維也納標誌 內城以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為中心的第一區,素有(維也納的心臟)之稱。史蒂芬大教堂數百年來一直是維也納的標誌,當地人親切地叫它(steffl可愛的史蒂芬)。它那一百三十七米高的南塔是繼德國科隆大教堂之後全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西元一九九七年,史蒂芬大教堂慶賀了它八百年誕辰的紀念 。和歐洲遺留下來的所有教堂一樣,歷史上史蒂芬大教堂經歷了無數劫難和改建的命運。早在西元十二世紀初,帕紹Passau主教就曾令在此建造了一座仿羅馬風格的教堂。兩次大火幾乎徹底毀壞了整個教堂,我們今天見到的哥德式風格是西元十四世紀的產物,在哈布斯堡的統治者魯道夫四世公爵的監督下逐漸形成了.大教堂從西元十七世紀土耳其的侵略中得以倖存,但在二次大戰被蘇聯毀壞持續到末期德國火燒維也納。戰後於西元一九八四年完成重建並重新開放。總長三百五十二公尺的大教堂記載了維也納和奧地利的歷史,西元一七九一年莫札特的葬禮就在這裏舉行。如果你有興致與體力,可以走完三百四十三級的臺階登上南塔,在觀景台就能把維也納的內城景觀盡收眼底,還可在此把大教堂由二十五萬片彩色磁瓦組成雙頭鷹圖案的(拼花屋頂tiled roof)細覽無遺。以史蒂芬大教堂為起點,連結左前方的凱恩特納Karntner大街、右方的格拉本Graben大街以及柯爾市場Kohl Markt 大街,整個範圍就是維也納市中心精華的商圈,您可在凱恩特納大街上觀賞街頭藝人的表演、或在維也納最美街道的格拉本大街欣賞新潮櫥窗設計,當然站在柯爾市場街上遠眺霍夫堡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維也納古城的歷史建築中,最負盛名的是霍夫堡Hofburg)皇宮,在德文的意思是(宮廷城堡)的意思。這座皇宮原是哈布斯堡家族歷代所居住的冬宮,皇宮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西元一二七九年,由西元十六世紀到西元十八世紀每一代皇帝幾乎都對自己的宮殿做了改建或擴建;當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瑪麗亞.泰瑞莎Maria Theresa女皇起居施政的(城中之城),如今是聯邦總統辦公的場所和外交部所在地。
瑞士宮大門 霍夫堡最古老 霍夫堡最古老的部分,是現在的(瑞士Schweizerhof宮)大門,建於西元十六世紀末當時只是宮廷的警衛門;穿過大門便是城堡小教堂,與其相連的宮廷樂室Hofmusikkapelle便是維也納兒童合唱團的搖籃。聞名遐邇的西班牙騎術學校也設在堡內,每年都有上萬的遊客前來觀賞八十分鐘精湛躍馬的風采。 
至於瑪麗亞.特莉莎女王的利歐波德Leopold宮,則建於西元十八世紀。整座皇宮的建築風格多樣化,無論是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還是西元二十世紀末的新藝術式風格,霍夫堡皇宮都把它們彙集在一起。西元一九二六年,新霍夫堡皇宮建成時,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卡爾Karl一世已經退位八年了。西元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希特勒在新霍夫堡皇宮的陽臺上宣佈奧地利從此與德國合併。
從十六世紀開始,維也納已是舉世公認的(歐洲音樂之都);從早期的(維也納古典樂派Viennese Classicism)開始,維也納一直在歐洲樂壇上發揮著獨特的影響作用。西元二零零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也納歷史中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